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

    全国服务热线

    新闻中心

    政策速递丨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系统部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意见围绕5大领域、3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

     

    一、总体要求及主要目标

    总体要求

    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工作中要做到:

    坚持全面转型。

    坚持协同转型。

    坚持创新转型。

    坚持安全转型。

    主要目标

    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二、主要任务

    五大领域

    1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健全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

    (二)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加强区域绿色发展协作,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和协同转型,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2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三)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健全产能退出机制;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推动各类用户上云、用数、赋智;推动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3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深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因地制宜开发新能源,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智能电网,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

    4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

    (九)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优化民航航路航线。

    (十)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推进既有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建设一批低碳(近零碳)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

    (十一)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鼓励净零排放船用燃料研发生产应用。

    5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

    (十二)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在城乡的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转型要求。推广绿色建造方式,优先选用绿色建材,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

    (十三)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建立建筑能效等级制度;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节水降碳改造,推广先进高效照明、空调、电梯等设备。

    (十四)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优化种养结构,推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序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 

    三大环节

    6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十五)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增效。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设备产品更新换代升级;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探索开展项目碳排放评价;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节能降碳管理机制,推广节能降碳诊断+改造模式,强化节能监察。

    (十六)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发展节水产业,建设节水型社会。

    (十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7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

    (十八)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十九)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加强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完善能效、水效标识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

    (二十)积极扩大绿色消费。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鼓励企业采取以旧换新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

    8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

    (二十一)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建立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预测、发现、评估和预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绿色转型智力基础。

    (二十二)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相关国家科技计划。

    (二十三)开展创新示范推广。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信息来源:新华社

    【网站地图】【sitemap】